“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这是我多年来的教学理念,也因此,我选择成为一名IB教育者。 IB课程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要求我们这些从教者随时追踪时代变化、刷新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我认为IB组织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让IB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全球社区专业团队的一员。 IB课程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探索式学习,为了减少干预,IB要求教师要“恰如其分”,即在有必要的时候,给到关键的支持。这需要教师做大量的预设、思考和准备,不仅要求老师非常了解孩子的兴趣方向,还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去探究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对于基础薄弱一些的学生,则通过一些活动或者有趣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比如要考核学生对某部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擅长写作,我会建议他以论文写作呈现他的系统思考;有的孩子擅长表达,我会鼓励他在公开演讲中展示自我;有的孩子擅长创造,我会期待他用各种视觉形式来呈现他的灵感火花。
尽管这样的方式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力,但这就是IB尊重多元文化和个性化,注重逻辑、思维、创造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优势。我将努力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并不断培养自己拥抱变化的勇气和能力。
彼此成就 静待花开
我很荣幸加入华外这个开放、有爱的社区。家校、师生、团队之间的“爱、关心与支持”,形成了一个“爱的传递”。我们的黄彦校长,时刻发自内心地关心着老师们,关心、支持我们各方面的发展,也正如此,我们才能正向传递积极的情感,真心实意地想着孩子们。 2021年初,我和我的孩子们相遇了,第一次当班主任,随着责任和要求的增加,我有了新的课题:班主任是什么角色,该如何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更好地前行?
在我迷茫时,一位老者与我分享了她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有的五镜意识。即望远镜意识:着眼于学生长期的、未来的发展;放大镜意识:放大学生的优点,多看长处少看短板;显微镜意识:认真地观察、细致地工作,防患于未然;平面镜意识:对所有同学客观公正,一碗水端平;三棱镜意识: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精雕细琢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技能。
之后,我有意识地将这套生动形象的理论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不再局限于我和孩子们相处的这几年我能做什么,而是把眼光放长远,更多地思考通过我的陪伴和引导,孩子们能建构什么样的人格和思维,能为他们之后的人生打下怎样的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将SEL儿童社会情感技能课程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孩子们掌握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自我管理、人际关系以及做负责任的决定等核心技能,促进孩子们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
记得有一次,班上的两位小朋友在一次小组合作中,因为彼此不喜欢对方将书本放在自己桌子上,导致关系决裂,合作失败。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可预估的。了解事情完整的经过后,我没有立刻讲道理,而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替他们说出心里话,每当我说中了,他们都要欢呼“老师你懂我!”等他们得到共鸣情绪慢慢冷静后,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如果你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对方可能永远不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哦!”孩子们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明白了沟通和表达的重要性。
接着我教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喜欢”,比如可以用固定句式:“对不起,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因为我觉得(感受)...,请你以后可以(建议)...,可以吗?”两位小朋友尝试在我面前彼此说出心里话,眼里的愤怒也随之慢慢消散了。在之后的小组合作中,我一直观察他们的合作状态,经常抓住一些小细节表扬他们,事实也证明,他们不仅没有闹掰,反而表现得越来越感情深厚、懂得互相理解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为什么要当班主任”。每当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和成长,我都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孩子们围着我转时,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出于本能的问候与关心,时常让我感动,也让我感到幸福和治愈。
我想,这大概就是做班主任的意义,在彼此陪伴的过程中,我们彼此成就,在匠心育人的路上,静待花开,便已足够。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说:“从不中止对异乎寻常之事去经验,去看,去听,去怀疑,去希望和梦想,这个人就是哲学家。”或者对于学习IB的老师和学生而言,这也是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希望,教育能让师生的眼光不仅局限于课业本身,而将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不断反思个体之于世界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