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校园新闻
【语文学习】在创新融合中找到语言与文学的方向丨I-EP中学(IB认证)
发布时间:2022-04-28 09:29浏览次数:0

image.png


陈俊思

I-EP中学七年级班主任/中学语言与文学课程老师


本科师范类中文专业,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曾作为汉语志愿者在非洲教授了3年的对外汉语,回国后拥有3年中考语文、4年IB国际教育语言与文学教师经验,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拥有相关IB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参加数次IB官方培训,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培训等。荣获黄埔区教学进步奖和教学设计二等奖,广州市中考阅卷员,华附联盟“优秀班主任”等。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老师的作用,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或被动参与。


而I-EP创新融合中的MYP中学语文课堂则是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我们将国家课程和IB国际课程融合在一起,创新性地依靠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语言与文学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熟练的语言能力是开展交流有力的工具。

image.png

创新融合部的语言与文学教学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采用国家部编版的语文书,在教学方法上按照IB的教学模式。


教师设计单元计划,通常以6个星期为一单元进行概念教学,选定一个学科核心概念,两到三个学科相关概念,结合六大全球背景,形成本单元的探究说明。

搭建脚手架,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即时评测教学效果,FA形成性评价和SA总结性评价双管齐下,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对语言与文学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最终的评价模式不再是一张试卷,很多道题目学生书面作答,而是遵循IB在中学阶段语言与文学的四个标准——分析、组织、创作文本/材料、运用语言,提高在不同情境中进行听、说、读、写、视看和演示的技能。

image.png

这里有几点值得做创新融合课程时注意:


1、将视看和演示技能放在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位置。


2、文本/材料不再是单一的纸质类,而是根据现实的变化,将电视、互联网、电脑等多媒体资料都囊括其中。范围包括了海报、小册子、网站、电影、电视节目、PPT演示等。


3、文本/材料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或者视觉的,可以是非文学或文学性质。

image.png

早在1946年,美国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就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通过实验表明,仅仅是以老师讲授(lecture-based)的内容,两周后学生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仅为5%。


在这种理论支持下,那么,创新融合部的语文课开启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探索之路。

image.png

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我本学期的单元——科技创新。


在这个单元中,我选择的核心概念是观,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观点,如何表达观点,怎样让受众更好地接受观点等一系列探究问题,相关概念为互文性和主题。

我们在部编版的七年级下册中选取了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分别从探险、航天航空、科幻小说等三个方面来探究“科技”这个主题,探究每个领域的科技突破和相关科学背景;从第一单元《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从科学、革命、思想这几个角度来探究“创新”这一主题,分析隐藏在人物背后精神和对其所处时代的创新之处。

image.png

每节课中我也会将“观点”这个概念贯穿其中,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去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提高辩论技能。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 写作任务

辩论稿。老师决定分组,学生抽签决定辩题,组内讨论个人辩位,网上搜索资料,将自己的几个观点和论据变成一篇有组织有逻辑的辩论稿。老师通过模版示范,引导学生熟悉辩论稿的结构和格式,开场白需要介绍自己、辩题,本方的观点,根据不同的辩位有不同的写法和重点,最后要有结束语。在辩论稿中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我认为”变成“我方认为”,“你觉得”变成“对方观点”等辩论术语。强调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辩论内容选择的重要性;辩论总结部分“上价值”,加强立意,提高辩论高度和水平。

image.png

▲ 学生辩论稿

image.png

image.png

▶ 写作任务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辩论赛的表现,总结表现优秀以及有待加强的地方。回顾本单元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今后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努力方向等。

image.png

▲ 学生反思

反思在创新融合课程中非常重要,

不仅是学生,

老师也需要反思。


【教学前反思】
在教这个单元前,我就会考虑本班实际情况,有一半的同学来自IB小学PYP,对辩论已经有初步了解,甚至有的同学还代表学校打过校际辩论赛。但还有一半的同学从未接触过辩论,更没有打过一场辩论赛。如何做到差异化教学,是我这单元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学中反思】
在实际的辩论赛中,有同学在作为观众“举票”环节会出现“帮亲不帮理”的行为,这严重干扰了辩论赛结果。“如何做一个公正客观的观众”是我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设计通过学生反思环节让他们意识到尊重每一个观点,认真聆听发言后再作出自己公正客观评价的重要性。

【教学后反思】
同学们通过一次次的“观念”的概念探究,辩论技能的一步步提高,以及真正地有准备的辩论赛的体验,逐步达到了单元初老师给出的教学目标。但在相关概念“互文性”上缺乏深入讨论,学生对这一概念还是一知半解,教师设计这一学科概念是否合理?

image.png

初中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发展的阶段,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这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都基于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亲自经历各种实践活动,如表演、调查、辩论等各种感性的活动。

image.png

image.png

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不能简单抽象地传授有关知识、文法,还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去感受、反思、评价和发现,在创新融合中找到语言与文学的方向。